编者按:《红麓评论》是红麓融媒体重点打造的理论评论栏目,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设置主题,直面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干群关心期盼。本期主题为“改革之我见”。今天刊发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研讨班学员,永州日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曾锐的评论文《历史尚须常唠叨》,以飨读者。
1917年6月,24岁的毛泽东来岳麓书院小住。打开后窗,他第一眼看到的,是高悬正堂的那块牌匾,上书四个大字:实事求是。
谁曾想到,25年后,这个成语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世界上最大政党的思想路线。
今天,站在千年学府的门前,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笔触,记录毛泽东同志当初的惊鸿一瞥。但我知道,历史自有逻辑。
800多年前,张栻讲学授徒,力倡“传道济民”,从此开启湖湘学派的高光时刻。
300多年前,王夫之深山悟道,“即事以穷理”,总结和发展了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达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峰。
150多年前,曾国藩潜心践行“经世致用”,左手“办事”,右手“传道”,打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代代大师的沉淀,铸就了湖湘文化特立独行的实践品质,也把“实学”的种子深植于青年毛泽东的心中。
两千年来,班固首创的这一成语,长期被学界奉为治学治史的座右铭,但大多却无法摆脱从书本走向书生的窠臼。
直到毛泽东同志走进岳麓书院,直到浓墨挥就《改造我们的学习》,实事求是,第一次被赋予哲学的意义,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绽放出无与伦比的光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一个古老的民族由此开天辟地迎来新生。
历尽坎坷成此景,但历史交错反复,从来不是一条直线。多年后的某天,经过真理标准大讨论,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才再次清晰。
百年沧桑,家国不易。回望湘水余波,白发如我者,为何常怀千日忧? 黑格尔讲,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尚须常唠叨。
来源:红麓
作者:曾锐
编辑:黄倩梦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