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做好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基本遵循。会同县委党校通过组织学习讨论,对《条例》的时代意义、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聚焦主责主业,高标准抓好教学培训课程
《条例》规定,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应当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加强履职能力培训。会同县委党校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课比天大”的理念,在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上下功夫,守牢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在精耕细作中完善课程设置。按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以培训课程为抓手,明确基本培训和各类培训的主题设置、参训对象和载体形式,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构建系统深入的党的理论教育课程单元、科学完备的党性教育单元和务实管用的履职能力培训单元,教育引导广大学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总结创新中优化教学方式。在复盘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式方法,重点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标识性概念、原创性贡献和原理性成果,积极探索特色教学方式,采用互动研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故事分享等教学方法,激发学员主动思考,深化情感认同。在实践应用中提升培训成效。围绕当前党的建设、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培训课程与县域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相结合,引导学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问题、研判风险、科学决策,应急处理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各项问题矛盾,提升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聚焦人才培养,高标准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条例》提出,党校(行政学院)应当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实施“名师工程”,突出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会同县委党校聚焦人才建设,抓住师资人才队伍这个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强师资队伍。按照“专兼结合、开放共享”原则,建立了一支由“党校教师+党政领导+专家学者+行业典范+乡土人才”组成的30余名优秀人才为授课教师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深入乡镇、村、企业一线,了解县情民情,掌握实践动态,从火热实践中汲取营养,使教学科研“接地气”。提升教师能力。严抓教学标准,通过实践锻炼、课程打磨、进修访学、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党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让理论培训有高度、政策解读有深度、促进学术与政治、理论和实践、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融合。拓宽教学场域。围绕基层治理、履职能力、意识形态、安全生产等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多元的课堂形式,比如现场研讨的“共享课堂”、省委党校的“点播课堂”、走访调研的“实践课堂”,构建“课堂+现场”“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立体教学场域,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助力教师在拓宽教学场景的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拓展思维视野,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聚焦阵地建设,高标准保障教学设施条件
《条例》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重视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室、图书馆(室)、宿舍、食堂、信息化设施等干部教育培训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实用、安全、有效、节约的原则改善办学条件。会同县委、县政府从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上给予党校事业发展坚强支撑,为党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改善办学设施。高标准建设占地约33亩、总建筑面积24770平方米的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不断完善宿舍楼、综合楼、食堂等及其配套设施,为高质量教育培训提供教学保障。优化学习环境。推进红色党校建设,精准定位红培基地功能布局,建设会同文化特色展厅、田野诗班展厅、民兵思政教育展示区、科技科普展示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长廊、报告厅、图书阅读专区等文化设施,营造环境美、人文美、服务美的党校环境。统筹教学资源。创新构建“1+N”党员教育模式,即1个党校主阵地,设立N个分教点,深挖本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创新平台,积极组织学员到“粟裕同志纪念馆”“粟裕故居”、连山产业园区、怀化国际陆港开发区参观学习,让学员在“行走的课堂”中传承红色基因,感受发展脉搏。
来源:红麓
作者:中共会同县委党校
编辑:李雯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