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永远相伴的校园 | 一位退休教授的党校记忆
2025-07-07 12:09:17 字号:

永远相伴的校园 | 一位退休教授的党校记忆

我与校园有缘,已经在校园度过了60年。在生活、学习或工作过的9个校园中,待的时间最长、对我影响最大、最有感情的是党校校园。屈指一算,我在党校工作、生活已41年。

省委党校坐落在岳麓山下,不仅有自然生长的树林,还栽培了各种树木花草,一年四季都有花开,呈现出不同的美。空气清新,不时花香萦绕,真的是既养眼、又养肺、更养心。

图片图片

党校春天。彭团 摄

这里的春天生机盎然,美不胜收。天气稍微转暖,所有的树木都慢慢地冒出新芽。香樟树、桂花树满树枝头长出新芽,过几天变成嫩叶,再过几天嫩叶被太阳抹上些许红。这时,站在树下往上望,其树冠似被神秘的画笔勾画出绿中带红的轮廓。经过寒冬的银杏树已是光秃秃的,它最迟冒出新芽,但其速度却是最快的。一夜之间,银杏树满枝冒出星星点点新绿,要不了几天,树枝上便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扇形翠绿色的叶子,那满树娇嫩欲滴的叶子着实惹人喜爱。校园春季盛开的花是最烂漫的。最早绽放的是“实事求是”校训碑前小花园里几树玫瑰色的报春花,给还笼罩在寒风中的校园带来了惊艳的美,引众人驻足欣赏,拍照留影。综合楼东头水池旁的樱花树姿态妩媚、花容雅致,崇学楼前那一片樱花纵情盛开、热闹喜庆。还有综合楼前多种造型的树木、马路旁修剪整齐的灌木绽开的花朵成片满树,色彩斑斓。当樱花将谢之时,樟树树叶中抽出鹅黄色“小穗”,散发出淡淡的令人陶醉的清香。

2Q2A1873.JPG

党校夏天。实习生 李梦瞳 摄

2Q2A3978.JPG

玉兰花洁白细腻,为夏天带来一丝清凉。彭团 摄

这里的夏天是火炉长沙颇为阴凉的角落。校园周边山上郁郁葱葱,校园内绿化率高,路旁有大树搭起的凉棚,没有林立的高楼。行人都说河西比河东凉快,再进入党校校园体感温度更是明显降低。白天,太阳没有外面那般炙烤,吹到身上的是丝丝凉风。校园种了好几排玉兰树,几乎整个夏天树上都盛开着雍容大方的玉兰花,散发出幽幽的香气。望一眼洁白的玉兰花,便会觉得身上的燥热消散几分。夜晚,岳麓山吹来的徐徐凉风,使校园较快降温,此时到校园走走是最惬意的乘凉方式。

图片图片

党校秋天。董鑫旭 摄

图片3.png

校园的桂花。彭团 摄

这里的秋天灿烂多彩,温馨舒适。天高云淡,秋风送爽。从大门走进校园至综合楼前,迎接你的是道路两旁的桂花树。西区教学楼前面被桂花树环抱,金秋十月来这里上课会增添不少乐趣。国庆节前后,所有的桂花树上长满了碎碎的桂花,大多数桂花树开的是金黄色的花,唯有西区教学楼前3棵桂花树开的是橘红色的花,给来者不一样的礼遇。这时整个校园弥漫着浓郁的桂花香,沁人心脾,温情迷人。待到深秋,一阵寒风吹过,综合楼和达理楼周围换上了令人惊艳不已的妆容,所有的银杏树都披上了秋日礼服。在阳光下,风中摇曳的金灿灿树叶带给人不尽的遐想。达理楼西头的乌桕树,此时寒霜已把所有的树叶染得通红。当这些树叶飘落在地,走在达理楼前银杏叶铺就的地毯上,再去赏赏“红如二月花”的霜叶,真是一种诗意盎然的享受。

微信图片_20240418181932.jpg

党校冬天。董鑫旭 摄

微信图片_20240418181822.jpg

白雪落枝头。龙若兰 摄

这里的冬天宁静如梦,典雅庄重。严寒中,校园内的树木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樟树、桂花树、玉兰树、雪松、景叶白兰、海棠等树,及所有的灌木都保持着满树的绿叶,新种的银杏树、高高的喜树和水杉、乌桕树即使掉光了树叶,其树干枝梢依然昂扬向上,直指天空。最亮眼的莫过于分布校园多处的几枝蜡梅,凌寒独自开,为冬天增色留香。如果下一场雪,站在岳麓山上向党校望去,整个校园披上了洁白无瑕的纱幔,几栋大楼屹立其中,透露着静谧与庄严。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进入其中可摆脱心中的焦虑,静心学习思考,为扬帆远航养精蓄锐。

2Q2A1876.JPG

达理楼。实习生 李梦瞳 摄

我喜欢在校园走路健身,基本上天天在里面转圈,看到了这里的变化。过去,一眼望去,这里真正是“红色学府”,办公楼、图书馆、教学楼、大礼堂、食堂、学员宿舍、幼儿园、卫生科楼和大部分职工宿舍,全部是红色的,房子楼层不多,都是木板地。校园和周围的山坡上大多种的是橘子树,绿树丛中的栋栋红墙红瓦楼房,显得古朴典雅。大礼堂建得颇有历史感,常见电影、电视摄制组在这里取景拍戏。随着时代发展,校园面貌逐渐革新。20世纪90年代后,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原来的红房子拆得只剩下达理楼,陆续建成教学楼、两栋学员宿舍、综合楼、会议活动中心,还有众多的职工宿舍楼,面貌焕然一新。

我熟悉这里的人和物,在校园里转悠常引发怀旧的思绪。现在校(院)西区的篮球场原来是一个池塘,食堂靠池塘的地方是养猪场和豆腐坊。食堂夏天自制冰棒,我那2岁多调皮的儿子多次一个人跑到食堂,眼巴巴地望着卖冰棒的窗口,总是有人给他买冰棒吃。橘子将成熟时,男青年轮班夜巡守橘,橘子成熟后全员收摘橘子,带给校园不少欢乐。摘完橘子,教职工每人能分几十斤,放寒假前能分几斤肉和一两条鱼。

党校对青年教师上课一直严把关,初次上课前先在教研室讲,上课时由教研室领导送上讲台,课后领导亲自总结,指出问题。我在党校上的第一堂课是在已拆除的旧教学楼上的。党校有艰苦奋斗传统,职工定期组织园林施肥、拔草、校园卫生等劳动,搬办公室从来都是自己的事。20世纪80年代末新教学楼(即现在西区的教学楼)建好后,我所在的现代科技教研室从哲学教研室分离出来,办公室搬到新教学楼的五楼和六楼。办公用品都是自己从老办公楼(即现在的达理楼)搬到新教学楼的,现在都清楚地记得自己背扛书桌从一楼爬到六楼的场景。

图片5.png

综合楼后面被绿树环绕的道路。张可可 摄

我对校园里的树木尤感亲切,这些树木常使我产生联想和幻觉。有时,我走在综合楼后面的道路上感觉仿佛是穿越党校发展的历史长廊。伴随着社会进步的步伐,党校规模不断扩大。先后经历与湖南行政学院、湖南省直机关党校合并,校园增加了几处。如今,我熟悉的校园成了校(院)的本部校区,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校(院)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20世纪80年代,党校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影响下,所有主体班都开设现代科技课,学电脑操作,教学楼开设了一个大的计算机房。十多年前,我国电脑操作已基本普及,曾经作为新鲜事物的计算机房,完成培训使命被撤除。在我职业生涯最后几年,国家治理、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交流等内容已成为主体班的重要教学内容。培训对象扩大化,培训班次多样化,为党员干部的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我们这一代教师都已退休,年轻一代教师正在努力成长。走在达理楼前银杏树掩映的道路上,感觉好像年轻一代在列队接受我们这代人的检阅,又仿佛年轻一代在对我们行注目礼,列队欢送我们这代人。

啊,党校校园,永远相伴的校园!

来源:红麓网

作者:彭益民

编辑:周芬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