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是淬炼党性修养、涵养思想境界的神圣殿堂。在省委党校培训期间,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到,文明家庭是传承优良家风、引领社会风气向上向善的重要载体,要把在党校学习成果转化为家庭建设的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新时代的优良家风。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有着悠久优秀的传统家文化。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人们最初的人生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儿时,我认为自己名字太普通、不显眼,父亲告诉我:“真”寓指真诚、仁善、赤子之心,希望我长大后能认真学习,勤恳工作,真诚待人。我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也许就是在这次简短的对话中系上的。记得刚转业进单位时,很多工作不懂、业务不熟,未能及时调整心态,工作过于急躁,还被领导批评。彼时,父亲引用中医理论开导我:“你做事雷厉风行、精力充沛、爱憎分明,但性子有点急,脾气容易暴躁,这是一种阴阳失衡的状态。《黄帝内经》中的处方是‘静以养阴’,要多读书涵养静气,通过静态活动使内在能量平衡,就能戒骄戒躁,逐渐平和下来。”于是我通过书本自学,请教领导、同事,想方设法尽快融入工作。父亲的言传身教,点点滴滴的影响在我内心生根发芽,让我时刻谨记:认真学习、真心待人、用心做事!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和万事兴,有了千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才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信访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信访“老户”问题。尤其是一些信访事项已经依法依规处理完毕,群众仍持续上访,这一情况牵动着我们的心。推动化解这些信访积案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些群众中不少人存在家庭情感问题,家庭关系冷漠、缺乏温暖,导致其在合理诉求解决到位的情况下,内心仍感到“生活缺乏盼头”,进而将重复信访作为情感宣泄和寻求关注的途径。我们真情帮助信访对象加强家庭建设、构筑家的温暖。一方面,耐心细致地做好帮扶救助工作,帮助信访人创业就业,激活其家庭责任担当,让信访群众安安心心搞生产,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另一方面,用心用情做好家庭情感疏导,缓和家庭矛盾,让信访群众感受到家庭温暖、组织关怀,安心生活、安享晚年。
亲历了家风对个人成长的滋养,也见证了家庭建设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如今,我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可爱的孩子。我期盼我的孩子能坚守饱含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努力奋斗、不负时光。因为,每个家庭的进步,必定能累积成国家的进步;每个家庭创造的价值,必定能凝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
作者:谭真(湖南省委党校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期省直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湖南省信访局网络信访处副处长)
来源:红麓
作者:谭真
编辑:李雯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